切换到宽版

[专访] 肖纪美院士:终生为士不为仕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小编教你如何扫二维码>>
阅读:13811 |   回复:5
 

发帖
16323
精华
0
绿叶
7292
小红花
531
[复制链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4-06
— 本帖被 hiatc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18-11-10) —

提到今年成立30周年的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不得不提北京科技大学肖纪美院士。作为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前理事长、名誉理事长,肖纪美为该学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就要迎来90华诞的肖纪美院士,除了听力稍微有点下降以外,身体仍然健朗,走路不用拐杖。他如今依然眷恋着三尺讲台,还坚持为高校学子作讲座。只要有空,各个学校的邀请他都不会拒绝,只要求提供一个讲台,而不收取任何费用。在600余场讲座中,肖先生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归纳为简单的规律,将“物”理外延到“人”理和“事”理,进而上升到“哲”理,达到“道理互通融”。

  做教师,是肖先生最钟爱的事业。从1957年回国至今,肖先生已经在北科大工作了50多年。一个秋日的上午,记者在北科大见到肖先生。他着休闲夹克、休闲裤,运动鞋。当他与记者在北科大校园经过的时候,会不时告诉记者:这里是图书馆、那里是外文楼,前面是北门,等等。对面走来的青年学生见到肖先生,会很礼貌地叫:“肖先生好!”而他总是微笑着点点头。

  面对记者,肖先生更愿意谈自己的教学经历与心得。他说,一生中众多的科研成果都是他与团队一起完成的,不能算一个人的成就,倒是在北科大开创8门课程,几乎独立地编写了28本书,达860万字,让他觉得有些自豪。肖先生乐于将自己的思考、学习方法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时至今日,他仍通过讲座和出版著作等方式,以近90年的人生阅历与智慧启迪着无数年轻学子。



  凤凰城飞出的一只金凤凰

  肖纪美1920年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凤凰古城被誉为最美丽的小城,在湘西沱江的滋养下,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当地评论认为,凤凰城飞出了3只金凤凰:当代文坛巨匠、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画坛怪杰黄永玉,还有中科院院士肖纪美。

  肖纪美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祖父肖官麟曾任凤凰县的父母官,读得满腹经纶,写得一手好字。肖纪美跟随祖父生活,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加上当地教育、文化发达,家中迎来送往的多为祖父为官前教化过并尊重他的弟子,沈从文原名焕武,改名从文就是接受肖纪美祖父的建议。耳濡目染,肖纪美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最想从事的职业是“老师”。

  据肖先生回忆,他小学时代的凤凰县城还没有书店,每隔4个月,有书贩挑书在县城旅店展售,祖父每次都带他去选购,给他增添了不少课外读物。

  若不是历史的原因,他的“前程”也许是另外一种样式。

  1937年抗战开始,肖纪美就读的学校停课一年,正上高中的他便与高小同学唐知白(共产党员)合办《大众呼声》刊物,从事抗战宣传。也就是在那时,肖纪美第一次听说有钢铁制造的无坚不摧的坦克,它的威力震撼了肖纪美。为了抗日救国、科学救国,肖纪美考大学选择了矿冶专业。

  现在回想起来,肖先生觉得自己数学基础好,在长沙明德中学3次数学比赛获第一,应该学理科,他说:“当看到日军的武器比我国的先进,就想学钢铁,研制新式武器,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工科。”1939年,肖纪美以当地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

  1943年大学毕业,肖纪美做了一年半中学教师,后又在重庆国民政府兵工署二十八厂担任技术员,从事硅铁的生产和钨铁的研制。1947年,他在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标准局任技士,从事外文翻译及工业标准引进工作。正是在这个对外窗口工作,使肖纪美窥见了外国先进工业技术,特别是冶金技术的先进。

  他深感我国冶金技术落后,遂决心出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于1948年2月踏上赴美留学之路,并于1950年8月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他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

  此后,肖纪美以数十年来在科研、教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为自己在家乡赢得了“金凤凰”的美誉。



  教学科研双丰收

  在美国留学期间,肖纪美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只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准备学成之后马上回国。但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下令禁止留学生回国,无奈,他只有等待。

  暂时回不去了,肖纪美就利用这段时光到美国工厂实践一下自己学到的知识,于是他在两家美国公司分别从事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铬锰氮不锈耐热钢的相图、相变和力学性能方面的系统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7年,肖纪美终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即将登上回国的万里征程。然而,美国政府官员还是不死心,他们先后3次在肖先生归国途中劝说他别回国,许诺可以帮他找更好的工作,否则将扣留肖纪美在美国赚到的1万美元。但是肖纪美归心似箭,不为所动,幽默地说:“那就把钱存在这里吧。”记者问肖先生:“您为什么要回来?”他回答:“很简单,我是中国人嘛!”

  肖纪美一心要用在国外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他当时工作上面临多种选择,中国科学院金属所、清华大学等单位都邀请他去工作,但他还是想在冶金教育与研究上做些事情,还有一种回归母校的情怀(唐山交通大学冶金系当时已并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另外还有来自祖父的挥之不去的重要影响:受人尊敬的教育职业,成为他的首选。

  就这样,肖先生从1957年走进当年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的大门,在金属物理专业的讲台上,讲了半个多世纪。“合金相与变相”、“金属物理”、“金属材料学”、“热力学”、“腐蚀金属学”等课程,都经他向学生娓娓道来。他不是一门课重复十几遍、几十遍地讲,而是在注重基本内容的讲授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知识和相关领域的新内容,使学生常听常新,启发不断。同时,肖先生还不停地开设有特色的新课程,1957年他开设以性能为线索的“金属材料学”;1980年,他开设“合金能量学”,把经典热力学的知识外延,首次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合金的过程、结构和性能,而后应用热力学、统计物理、弹塑性力学、表面力学、固体物理等基础知识,根据合金的结构计算合金的能量,提出了过程的三原理和能量分析方法,使专业课具有新的内容和思路;1984年,他开设了“材料学的方法论”。1952年以后,他受邀在全国26省市共作了640次报告,并在材料界的7个学会担任职务。

  回国后,肖先生一心用在国外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一面从事工程结构件断裂的教学和研究,一面将断裂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工程和生产实际,开展对我国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铁道、建筑等工业部门工程构件的断裂分析和安全性评价。他在发展铬锰氮不锈耐热钢中,提出合金设计新方法,开创节镍不锈钢的研究;开展工程结构件断裂分析,发展断裂学科;在材料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研究中获得新成果;并带领课题组,到全国各地调查研究,解决了一批工程中的断裂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主任乔利杰的硕士导师、博士导师都是肖先生,在他看来,肖先生在科研方面最大的贡献是在材料研发方面发明了Cr-Mn-N不锈钢,在环境断裂方面创立了了“氯脆”和“断裂化学”学说。

  1980年,肖纪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肖先生秉持“终生为士不为仕”的理念,一门心思做学问,曾婉辞了领导职务,却积极参加有关学会的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成立腐蚀领导小组,肖先生就是筹备成员,作为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的奠基人之一,学会成立时就担任副理事长,后任理事长。对我国的腐蚀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他还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金属学会理事、荣誉会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言传身教,诲人不倦

  凡是听过肖先生讲课的人都知道,他喜欢用示意图来说明某一领域、某一范畴与相关领域、相关范畴的关系,注意从系统的观点来阐明所讲述的内容,力图首先给听者一个明晰的概念。肖先生不但讲内容,也注意讲思路,生动活泼,不乏幽默感。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余宗森自肖先生回国后,曾作为肖先生的学生和助手与他在同一个教研室里工作,他认为自己从肖先生处受益匪浅,他说:“肖先生尽管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但对于每次讲课仍是一丝不苟、认真准备,身教重于言教。他的敬业精神对学生是一个榜样。”

  余宗森回忆,那时他经常不分昼夜地跑到肖先生家请示和商量工作,肖先生在当时教授宿舍的狭长斗室内,面对满墙的中外文书籍,埋头备课、写讲稿,夜间烟灰缸里布满了烟蒂,肖师母有时过来轻声询问,要不要再煮些咖啡,以备他“挑灯夜战”。

  乔利杰1981年报考肖先生研究生时,肖先生已是院士,却“比较平易近人,没有那种学术泰斗令人不敢接近的感觉。对一般办事人员特别客气,对领导反而常有批评之声”。乔利杰介绍,“他经常要求,写文章要多用名词和动词,少用副词和形容词。如果翻译一下,我想就是踏踏实实,不浮夸”。如今想起来,乔利杰认为从先生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就是做科研要踏实、宽容。当年,尽管乔利杰研究生论文的结论和肖先生最初的设想和传统观点不符,但是肖先生仍在保留意见的情况下同意其毕业,并基于后来更多的研究同意学生的成果。

  而在肖先生的二儿子肖瑞琪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刻苦工作,“他早上总是四五点钟起床,备课、写教材。他醒了以后怕打扰我们休息就跑到厕所里去看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厕所很脏很破,味道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待几个小时”。

  在肖瑞琪看来,父亲对学生很负责。他介绍说:“学生敲门说,‘肖先生,我来问你一个问题’,他从来没有跟学生说过不行。每次学生来父亲就把门打开让大家进来。晚上也敲门不断,经常这边没走那边又来了。很多学生毕业后还回来找他讨论问题,他总是很高兴。”

  上世纪70年代末,一些学生可以去国外学习,几十人来让肖先生写推荐信,他虽然工作要忙到很晚,但还要帮他们写,肖师母说这些事可以请别的老师帮忙,但先生说愿意尽自己的义务帮助学生们。

  由于忙于工作,肖先生不做家务事,也很少直接管教儿子。但肖瑞琪说:“身教胜于言教。他不仅上班忙工作,回家也一直看书、做笔记,家里书摆得满满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榜样,我跟他接触不是很多,但我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好像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要学习,就是要努力。这个榜样他为我们做得很好,我们很自然地会跟他一样。”如今,肖先生的两个儿子都在美国的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在有关领域内有所作为。

  “肖先生被称为冶金教育家,到目前为止已在各厂矿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作了600余场学术报告,尤其年届90高龄,仍然坚持给本科生、研究生进行系列讲座。在他80周岁成为资深院士时,就宣布不再参加各种开幕式和鉴定会,但对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厂矿企业邀请的学术报告几乎有求必应,真正体现了一个学者的风范。”乔利杰说。

  “少喜诗文,壮耕科技,老崇类比交叉。”肖先生这样归纳自己的人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肖先生尝试用哲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去演绎材料学中的问题,将材料科学中的研究方法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解读和总结,将自己的为学之道与教学科研实践的体会结合起来,肖先生出版了《材料学方法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初悟》等专著,满足了他的“少喜诗文”的愿望,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出版了3本韵文集。

  肖先生健朗的身体得益于规律的作息和简单的生活。时至今日,他仍每天早晨6点起床锻炼半小时,晚上6点再锻炼半小时,其余时间除了出去作讲座,几乎都在读书、思考。2009年7月,他的第28本新著《学习学初悟》面世,给予了更多年轻学子受益的机会。

一线的版主们及会员们辛苦了
发帖
2
精华
0
绿叶
-1
小红花
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4-12
发帖
9
精华
0
绿叶
2
小红花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5-11
致敬
发帖
3
精华
0
绿叶
1
小红花
3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7-14
一代学者风范

发帖
50
精华
0
绿叶
407
小红花
32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10-12
致敬
铸就辉煌 唯有质量

发帖
2413
精华
0
绿叶
2760
小红花
2489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2-19
这样的才是真士人!
对大海渴望,远离大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请尽量让自己的回复内容能够对别人有所帮助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