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原创] 长效型硫酸铜参比电极的安装规范有哪些?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小编教你如何扫二维码>>
阅读:18 |   回复:0
 
发帖
20
精华
0
绿叶
41
小红花
19





长效型硫酸铜参比电极的安装规范核心是确保电极与环境适配、结构完好、信号稳定,需从安装前准备、现场安装、调试验证三个阶段严格执行,避免因安装不当导致电极提前失效或监测数据失真,具体规范如下:
一、安装前准备:奠定基础,规避先天风险
安装前需完成环境检测、设备检查和工具准备,确保所有条件满足电极使用要求,这是规范安装的前提。
1. 环境检测与点位确定
土壤参数检测:检测安装点位的土壤 pH 值(需在 6-8 中性范围)、Cl⁻含量(≤0.5%,避免盐渍土)、湿度(15%-30% 最佳),若 pH 或离子含量超标,需重新选址或采取改良措施(如酸性土壤添加石膏缓冲层);
点位选址原则:
距离被保护设施(如埋地管道、储罐)1-2 米,过近易受保护电流干扰,过远会导致电位测量误差;
避开地下管线、电缆等障碍物(需提前查阅地下管网图纸),避免安装时破坏其他设施;
选择地势平坦、无积水的区域,避免低洼处雨水汇集导致土壤湿度超标,加速电解液消耗。
2. 电极与配件检查
电极本体检查:
外壳:检查 PVC/FRP 外壳是否有裂纹、凹陷,密封处(导线接口、加液口)是否完好,无电解液渗漏痕迹;
内部:透过透明外壳(若有)观察硫酸铜晶体是否饱和(无明显空隙),铜棒表面无氧化斑点、腐蚀坑洼;
陶瓷芯:检查底部 / 侧面陶瓷芯是否完整,无破损、堵塞,表面无明显结垢;
配件检查:确认铠装导线(建议规格≥1.5mm²)无破损、断裂,接头处镀锡完好;准备好专用回填细土(不含石子、杂草,粒径≤2mm)、环氧树脂(用于密封补漏)、保温套(极端温度区使用)等辅助材料。
3. 工具与设备准备
需准备以下工具:
挖掘工具:铁锹、洛阳铲(软土区)、小型挖掘机(硬土 / 深埋区),确保开挖尺寸符合要求;
测量工具:高精度电位计(精度 0.1mV,用于记录初始电位)、pH 计、卷尺(测量埋置深度)、水平仪(确保电极垂直埋置);
防护工具:绝缘手套、护目镜(避免电解液接触皮肤)、警示标识(安装期间提醒周边人员)。
二、现场安装:精准操作,保障结构稳定
现场安装需严格按 “开挖→处理基底→电极就位→回填→密封” 流程执行,重点控制埋置精度和防护措施。
1. 基坑开挖规范
尺寸要求:基坑需为圆柱形或方形,直径 / 边长≥30cm,深度比电极总长多 20-30cm(例如电极总长 80cm,基坑深度需 100-110cm),确保电极底部有足够空间填充细土,避免陶瓷芯受压;
开挖注意事项:开挖时分层堆放土壤(表层土与深层土分开),回填时先填深层土(避免表层杂质污染电极);若遇到岩石或硬土层,需用破碎工具处理,禁止强行挤压电极外壳。
2. 电极就位与固定
垂直就位:将电极竖直放入基坑,用水平仪校准,确保电极轴线与地面垂直(偏差≤5°),避免倾斜导致陶瓷芯受力不均或电解液分布不均;
基底处理:在基坑底部铺设 10-15cm 厚的专用回填细土,轻轻压实(压实度≥85%),再放入电极,确保电极底部不直接接触硬土或岩石,减少外壳磨损;
导线布置:电极导线需从基坑侧面引出,避免直接拉扯电极本体;导线引出后套 Φ20mm PVC 保护管,保护管埋深≥0.8m,延伸至监测终端或接线盒,转弯处需做圆弧处理(半径≥10cm),防止导线折断。
3. 分层回填与密封
回填顺序:先填入深层细土,分层夯实(每层厚度 10-15cm,压实度≥90%),回填至电极外壳 1/2 高度时,暂停夯实,检查电极是否仍垂直,调整后继续回填;表层土最后回填,略高于地面 5-10cm,防止雨水汇集;
特殊区域处理:
干旱地区:回填后在基坑表面覆盖 5-10cm 厚的保湿层(如草帘或腐殖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避免陶瓷芯干缩;
冻土区:在电极外壳外包裹 5-8cm 厚的保温棉(耐低温型),再回填土壤,防止冬季电解液结冰撑裂外壳;
加液口密封:若电极带可开启加液口,安装前需确认加液口用环氧树脂密封严实,回填后在加液口上方做标记(如埋设水泥桩),方便后续维护时定位。
三、安装后调试与验证:确保监测有效
安装完成后需进行电位测量和稳定性验证,确认电极能正常工作,避免 “安装即失效” 的问题。
1. 初始电位测量
用高精度电位计连接电极导线与参比端(可选用便携式饱和硫酸铜电极作为临时基准),在安装完成后 1 小时内测量初始电位,记录数值(通常为 + 0.316V 左右 vs 标准氢电极);
连续 3 天(每天同一时间)测量电位,若 3 次测量值偏差≤±5mV,说明电极稳定,可投入使用;若偏差>±5mV,需检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陶瓷芯是否被土壤杂质堵塞(可挖出电极清洁陶瓷芯后重新安装);
导线接触是否不良(检查接头处是否氧化,重新打磨镀锡);
土壤湿度是否过低(可适当浇水调节,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2. 标识与档案建立
现场标识:在电极安装位置埋设永久标识桩(标注 “参比电极”“编号”“安装日期”),标识桩高度高于地面 30-50cm,避免被掩埋;
档案记录:建立电极安装档案,记录内容包括:电极编号、安装位置(经纬度、与被保护设施距离)、土壤环境参数(pH、Cl⁻含量、湿度)、初始电位值、安装人员、安装日期,为后续维护和校准提供依据。
四、特殊场景安装补充规范
针对不同环境,需在基础规范上增加专项措施,确保电极适配特殊条件。
淡水水环境安装(如水库闸门):
电极需固定在闸门附近的混凝土基座上,确保陶瓷芯完全浸入水中,避免暴露在空气中;
外壳需加装防生物附着涂层(如防藻漆),防止水生生物(如藻类、贝类)覆盖陶瓷芯,堵塞离子通道;
高电阻率土壤安装(如沙漠地区):
在电极周围回填 “导电增强层”(由膨润土、石膏、氯化钠按 5:3:2 混合),降低土壤电阻率,确保电位信号能有效传递;
导线需选用双层铠装电缆,外层加防沙套,避免风沙磨损导线。
总结:安装规范的核心原则
长效型硫酸铜参比电极的安装,本质是 “让电极在适配的环境中稳定工作”。所有规范围绕三个核心:避免物理损伤(通过规范开挖、回填)、防止环境干扰(通过环境检测、特殊处理)、确保信号准确(通过初始校准、档案记录),只有严格执行,才能为后续长期稳定监测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