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原创] 高电阻率土壤(>100Ω・m)中采用外加电流系统时,深井阳极与浅埋阳极地床的施工成本差异有多大?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小编教你如何扫二维码>>
阅读:130 |   回复:0
 
发帖
28
精华
0
绿叶
55
小红花
23
[复制链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8小时前


在高电阻率土壤(>100Ω・m)环境的外加电流系统中,深井阳极单套施工成本远高于浅埋阳极地床,但大规模保护场景下前者总施工成本反而更具优势;长期运维成本方面,深井阳极因寿命长、干扰少等特点,显著低于浅埋阳极地床,具体细节如下:


施工成本差异
单套成本差距悬殊:深井阳极单井施工成本大概在 20 - 50 万元,要是遇到岩石等复杂地质,还得用到特殊钻探设备和泥浆护壁等工艺,成本会进一步增加。这是因为它不仅需要专业旋挖钻机等设备,钻孔还得控制 ±2° 的垂直偏差,后续阳极串安装、焦炭填料回填等工序也十分复杂。而浅埋阳极地床单组成本多在 5 - 15 万元,若是预包装高硅铸铁材质的浅埋阳极,单组成本甚至能低至 1 - 3 万元。它无需深层钻探,只需做浅层开挖、平铺阳极再回填即可,施工流程简单,设备和工序成本都大幅降低,深井阳极单套成本通常是浅埋阳极的 2 - 5 倍。
不同规模项目总造价差异反转:深井阳极保护范围极大,在高电阻率土壤中,单井甚至能覆盖 80 公里管线,100 公里管线往往只需 1 口井,总成本约 50 万元。浅埋阳极的保护半径通常不到 500 米,在高电阻率土壤环境中,这个范围还会缩小 30%,像 100 公里管线就需要 200 - 300 组浅埋阳极地床,总成本会达到 100 - 300 万元。所以小规模项目里,浅埋阳极总施工成本更划算,但一旦涉及长输管道这类大规模保护项目,深井阳极的总造价优势就会凸显,比浅埋阳极低不少。
额外配套成本不同:深井阳极的电场分布在地下深处,对周边地下金属结构产生的杂散电流干扰很小,后续只需搭配基础监测设备,额外的干扰抑制费用极低。而浅埋阳极靠近地表,容易对周边金属结构造成杂散电流干扰,可能引发氢脆、涂层剥离等问题,通常需要额外投入 15%-20% 的费用安装干扰抑制装置,这也进一步加大了浅埋阳极在大规模项目中的综合施工成本。
长期运维成本对比
阳极更换成本差距大:深井阳极常采用贵金属氧化物(MMO)阳极,消耗率极低,寿命能达到 20 - 50 年;即便用的是高硅铸铁材质,寿命也有 15 - 25 年,在整个运行周期内基本不用更换阳极本体。浅埋阳极常用的高硅铸铁阳极寿命仅 8 - 15 年,若选用镁合金等材质,寿命更短,只有 5 - 10 年。而且浅埋阳极需密集布置,更换时得批量操作,单次更换成本就占到总投资的 30%-50%,长期下来,累积的更换成本远超深井阳极。
日常巡检维护成本不同:深井阳极地表占地面积仅 0.5/ 井,日常维护只需用电位测试仪监测电位就行,年维护成本大概是建设成本的 5%,不用频繁到现场开展大量作业。浅埋阳极每组需占用 50 - 100㎡的地表空间,巡检时要覆盖众多点位,且容易受农耕、地面施工等外力破坏,频繁出现电缆损坏、阳极移位等问题,需要不断修补和加固,日常维护的人工和材料成本远高于深井阳极。另外浅埋阳极电位波动达 ±0.3V,易出现保护盲区,还得额外投入成本排查盲区并调整地床。
故障与干扰治理成本有别:深井阳极能大幅降低杂散电流干扰,对周边金属结构的干扰程度可减少 60%-80%,长期运行中基本不用投入额外费用治理干扰故障。而浅埋阳极的干扰问题难以避免,长期使用不仅要持续投入费用升级干扰抑制装置,还可能因干扰导致周边市政管道等设施腐蚀,进而产生维修赔偿等额外支出,这些持续增加的费用让浅埋阳极的长期运维成本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