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分享] 如何判断铝合金牺牲阳极的使用寿命是否到期?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小编教你如何扫二维码>>
阅读:57 |   回复:0
 
发帖
7
精华
0
绿叶
24
小红花
14
[复制链接]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28
判断铝合金牺牲阳极使用寿命是否到期,核心是通过量化消耗程度、监测性能衰减、结合理论计算三方面综合评估,避免过早更换造成浪费或过晚更换导致被保护结构腐蚀。
一、核心判断方法:从 “量” 和 “能” 两维度评估
1. 外观观察与重量损耗评估(最直观方法)
外观检查:通过直接观察(水下环境用潜水或机器人,埋地环境需局部开挖),若阳极出现以下特征,说明寿命接近到期:
阳极主体已出现大面积破损、断裂,剩余完整部分不足初始体积的 30%。
阳极表面虽无明显破损,但已无法观察到新鲜的腐蚀溶解痕迹(正常应呈均匀的粗糙腐蚀面,而非光滑钝化面)。
重量损耗计算:
记录阳极初始重量(安装时称重)和当前剩余重量(取样或整体回收称重)。
计算重量损耗率:损耗率 =(初始重量 - 剩余重量)/ 初始重量 ×100%。
判定标准:当损耗率达到70%~80% 时,阳极剩余容量已无法满足后续保护需求,需及时更换;若超过 80%,则可能已完全失效。
2. 保护电位监测(性能衰减的核心指标)
监测原理:阳极寿命到期前,其输出电流会逐渐下降,导致被保护结构的保护电位偏离有效范围(-0.85V~-1.10V,相对于铜 / 硫酸铜电极)。
判定方法:
若连续 2~3 次监测(每次间隔 1 个月),保护电位持续高于 - 0.85V,且无其他干扰因素(如杂散电流消失、接头接触不良),说明阳极已无法提供足够电流,寿命基本到期。
若电位波动极大,时而达标时而超标,且排除参比电极故障、环境介质变化等因素,也说明阳极性能不稳定,接近寿命终点。
3. 输出电流监测(直接反映阳极活性)
监测工具:用钳形电流表测量阳极电缆的输出电流。
判定标准:
若实测电流持续低于设计电流值的 50%(如设计电流 100mA,实测长期低于 50mA),且检查电缆连接正常、无钝化层,说明阳极活性已严重衰减,剩余寿命不足。
若电流突然降至接近零,且阳极外观无明显物理损坏,可能是阳极内部已完全消耗,需立即更换。
4. 理论寿命与实际工况对比(辅助验证)
理论寿命计算:阳极理论寿命公式为 T=(W×η×Q)/(I×8760),其中:
W 为阳极重量(kg),η 为电流效率(铝合金通常取 0.7~0.85),Q 为铝的理论电容量(2980A・h/kg)。
I 为实际平均输出电流(A),8760 为每年小时数。
对比判定:若实际使用时间已接近或超过理论计算寿命,且结合外观、电位、电流监测有一项不达标,即可判定寿命到期;若实际使用时间未到理论寿命,但监测数据已明显异常,需排查是否存在工况恶化(如环境腐蚀性突然增强),并提前更换。
二、不同场景的特殊判断注意事项
海洋环境:需额外关注海洋生物附着情况,若阳极表面被大量贝类、藻类覆盖,可能掩盖真实腐蚀状态,需清理表面后再评估重量和性能。
埋地环境:开挖检查时需避免破坏阳极周围填料,若填料已板结或流失,即使阳极外观完好,也可能因电流输出受阻导致实际寿命缩短,需结合电位数据综合判断。
高温环境(>60℃):高温会加速阳极溶解,实际寿命可能比理论寿命缩短 20%~30%,需适当缩短监测间隔,优先以电位和电流数据作为判定依据。